【资料图】
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(记者 马帅莎)记者6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,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工程院院士,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,中国著名自动控制、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
陆元九于1920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来安县。20世纪30年代,在抗战的炮火下,陆元九艰难求学,到重庆接受大学教育,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。20世纪40年代中期,陆元九考取了赴美公费留学生的名额,成为第一批赴美公费留学生,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深造。
在美国选择专业时,陆元九知难而进,选择了仪器学,师从著名自动控制专家查尔斯·德雷珀教授,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“惯性导航”。通过4年苦读,陆元九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。
获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,陆元九克服重重阻力,几经辗转,于1956年回到故土。回国后不久,他就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。陆元九在中科院、中国科技大学同时负责多项工作,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,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。
同时,他还坚持撰写专著。1964年,他的著作《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(上册)》出版,这是中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,对中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在中国启动人造卫星研制之初,陆元九提出,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,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。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“回收卫星”的概念。
1996年,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利,当时,已经76岁的陆元九第一时间赶到西昌调查原因。这之后,陆元九提出,“对上天产品,99分不及格,相当于零分。100分才及格,及格了还要评好坏。”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“名言”。
要求严格是大家对陆元九的印象。他常说:“我们的产品是要上天的,一定要保证质量。要求严格,可以进步快一点。”
2021年,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,成为“七一勋章”最年长的获得者。他曾寄语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,“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。”(完)
X 关闭
2月7日,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...
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(记者吴长锋)8日...
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...
2月8日,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...
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(记者张佳星)记...
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(记者王连香)记者...
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(记者张梦然)据...
科技日报讯 (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...
2月2日,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。刘...
“前方道路遭‘敌’破坏,车辆无法通过。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极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